近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新技术大会和强度与结构完整性..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陕西省无损检测学会协办,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承办的“飞机结构原位检测技术交流会”在西安成功召开,共有来自50多个单位的13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聚焦近年来飞机结构地面强度试验和在役检修中遇到的损伤检测难题与困惑,特邀飞机设计单位、试验、运营维修单位、..高校的12位..学者做报告。
开幕式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新技术大会主席徐向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副理事长周正干、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曹琦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
主机单位报告
航空工业..飞机设计研究院飞机结构强度设计研究所王锋研究员、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疲劳强度设计专业室钟贵勇主任、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沈培良研究员为大会做特邀报告,分别围绕军、民机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飞机结构损伤原位检测的实际需求。
原位检测单位报告
5720厂质量部奚之飞副主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损伤检测与结构维修技术研究室宁宁主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林建鸿博士、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无损检测中心主管崔宗辉研究员、顺丰航空袁庆铭总工为大会做特邀报告,分别就在役飞机损伤检测问题、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原位检测技术、损伤容限设计对无损检测的需求、ARJ21-700飞机无损检测技术应用、进口航空器的检测技术等关键难题提出解决思路。
新技术报告
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宋凯院长、湖南大学王晓钢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正干教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张丹丹副主任为大会做特邀报告,分析探讨了远场涡流检测技术、红外定量热像法检测技术、复合材料太赫兹原位检测技术等..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潜力。
与会..学者积极互动,就飞机结构原位检测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飞机结构原位检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无损检测新技术的.新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本次会议为各方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使检测应用直接对接检测需求,搭建了产学研沟通交流、寻找合作契合点的平台,为原位检测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与途径,共同推动了无损检测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交流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多年来,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聚焦航空装备原位无损检测与结构维修技术研究,形成的原位检测系统、评估方法以及标准规范有力支撑了型号研制和外场装备的服役..,技术能力获得国家CNAS和国防DLAC..,同时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机械制造等领域提供无损检测、失效分析、维修评估验证等技术服务。